2025年5月23日凌晨,美国两项重大关税政策正式生效配资官方开户,全球贸易版图再掀波澜。
一:对华石墨材料加征721%关税,直击电动车产业链
5月22日,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产活性阳极材料(包括天然与人造石墨)征收最高721%的反补贴税,理由是“中国制造商通过不公平补贴压低价格,损害美国产业利益”。这一裁决堪称美国对华贸易战以来最激进的单边行动之一。石墨是电动汽车电池的核心材料,中国占据全球90%的电池石墨供应,而美国约60%的石墨依赖中国进口。新关税一旦实施,美国本土电池生产成本将飙升,特斯拉等电动车企首当其冲。尽管特斯拉曾以“缺乏本土供应”为由反对加税,但美国政府仍坚持推动,意图重塑关键矿产供应链。
与此同时,美国石墨企业诺沃尼克斯(Novonix)成为最大赢家。该公司正投资扩建田纳西州工厂,计划年产5万吨合成石墨,试图填补中国断供后的市场空白。然而,美国本土生产成本高达每吨7500美元,远超中国的5000美元,若无关税保护,本土企业仍难以竞争。这一政策被视作美国“能源安全战略”的关键一步,但也可能推高电动车价格,延缓绿色转型进程。
二:中美暂停部分关税配资官方开户,但汽车关税博弈持续
5月13日,中美两国宣布临时降低部分商品关税,中国将对美加征税率从115%降至10%,美国则将对华商品税率从34%调至10%,为期90天。这一“休战协议”旨在为谈判争取时间,但汽车及零部件关税被排除在外。美国对来自中国、加拿大、墨西哥以外的国家仍维持25%的汽车关税,中国电动车更是面临145%的高额税率。
这一矛盾在北美汽车产业尤为突出。5月3日,特朗普签署总统令,豁免加拿大和墨西哥汽车零部件的25%关税,试图缓解底特律三大车企的压力。然而,全球车企仍在关税阴云下挣扎:福特预计2025年利润损失15亿美元,通用汽车损失或达50亿美元,丰田、本田等日系车企也纷纷下调盈利预期。为规避风险,车企被迫调整供应链——本田将思域混动车的生产从墨西哥转至美国印第安纳州;福特则通过保税卡车将墨西哥零部件绕道加拿大入境,以避开关税。
连锁反应:跨境电商与家居业陷入“规则迷雾”
关税政策的震荡远不止于汽车和电池领域。5月2日起,美国取消价值800美元以下小包裹的免税豁免,跨境电商平台SHEIN、Temu订单量骤降20%,物流巨头UPS和FedEx日均包裹量下滑9%。卖家被迫转向海外仓备货,但清关合规成本陡增。洛杉矶港5月初货运量暴跌30%,港口拥堵与延误成为新常态。
家居行业同样陷入困境。纽约国际家具展上,意大利灯饰品牌因10%的新关税被迫涨价,日本可丽木酷家具的美国拓展计划因政策不确定性搁浅。美国本土制造商虽受益于“定制化回流”趋势,但依赖进口的零部件仍受冲击。一家康涅狄格州家具企业高管直言:“我们不知道规则是什么,根本无法决策。”
博弈与未来:短期喘息与长期裂痕
尽管中美暂缓部分关税,但博弈远未结束。美国对华“动态对等关税”机制持续施压,57个国家和地区被纳入调整名单,企业进口成本波动率超30%。而中国则加速布局多元市场,推动供应链区域化,东南亚、拉美成为新焦点。
在贸易战的硝烟中,企业的生存策略愈发分化:头部玩家依靠技术工具与海外仓突围,中小企业则在合规泥潭中挣扎。正如FedEx推出的“动态关税计算器”和“关税智盾”计划,技术正成为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武器。然而,当政策制定者以“国家安全”和“产业韧性”为名不断加码,全球产业链的裂痕或将难以弥合。
这一夜的两大消息,既是贸易战的延续配资官方开户,也是新冲突的序章。
中金汇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